千人計劃文物大使青海考察收獲豐


  為培養和發掘澳門的優秀青少年,儲備推動澳門發展的人才,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辦公室總負責,澳門基金會執行,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承辦的「千人計劃—青海文化遺產保育考察」,在國家教育部及全國青聯的支持下,於日前6月29日至7月4日舉行,包括建築師、工程師、中學教師、公職人員、傳媒工作者、文創工作者及學術機構人員等,來自社會各界的優秀青年,以及行政長官辦公室代表一行共30多人組成是次考察團。到達青海之後得到青海省委統戰部部長兼青海省青聯秘書長李琳、省青聯張媛以及陶言軍等熱情招待,李琳對澳門一行來訪青海表示熱烈歡迎,衷心希望能夠透過雙方互訪,構建起青海與澳門的文化交流橋樑。
  是次考察團由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廖嘉豪為團長、大會主席譚志廣為領隊,期間參訪了青海省多處自然與文化遺產,進行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的工作坊,並與青海省文化局及省博物館等文保機關深入交流,充份了解到青海的文物保育情況及當地的風俗文化,收獲甚豐。

  青海位處我國西北,是青藏高原與河套地區的接壞之處,自古以來即是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衝,亦是古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之地,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多個民族在此交融共生,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多種宗教在此並存不礙,特殊的地理位置衍生出多元且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而為我國的文物大省,其中省內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多達45處;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節點,不論是文保工作或國情教育,均是理想的考察及參訪對象。

  在文化遺產及宗教習俗方面,考察團一行參訪了藏傳佛教6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此為該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亦稱「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師誕生之地,氣氛神聖莊嚴,建築金碧輝煌,而建於明清時期的藏式寺院,對於來自嶺南地區的考察團而言十分鮮見;另外,考察團一行亦參觀了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這是我國西北地區平均禮拜人數最多的清真寺,在尊重和不打擾的前提下,目堵了飄揚著虔誠頌禱聲的穆斯林禮拜儀式,使考察團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亦對當地的宗教生活有所感受。

  唐卡藝術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使用紅珊瑚、青松石等珍貴的天然礦物質顏料,以彩繪、織繡的技法製作鉅細無遺的精美佛像畫作,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區非常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次活動考察團亦針對唐卡藝術進行了參訪工作坊,深入當地的傳承唐卡藝術的重點基地——熱貢畫院,考察唐卡技師的製畫過程,考察團成員均對技師的畫法及作品嘆為觀止,更有從事文創產業的成員表示唐卡藝術激發了創作靈感。

  考察團一行的來訪,獲得了青海省文物局副局長馬占庭、青海省博物館館長董志強,以及青海省青聯副秘書長陶言軍等的熱烈歡迎,雙方並在青海省博物館舉行交流會談。會上,馬占庭引介了青海省的文保工作的概況,其中著重介紹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有關補貼及培訓下一代傳承人的制度;而本會大會主席譚志廣則提出未來與青海當地文保機構合作的構想,並獲得董志強的積極回應,後者表示希望將青海省博物館打造為兩地青年在文保工作上的交流平台,並期待盡快開展有關工作。

  青海省自然風光壯麗磅礡,而在廣袤的草原和連綿的山脈之下,蘊藏著極其豐沛的礦產、燃料等資源,為呼應國家所重點提借的環保概念,青海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永續發展,因而對大部份的地下資源採取封存政策,防止過渡開採並保護難能可貴的自然景觀,考察團從景區綠色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中隨處可見的綠化、沿途幾近零開發的草原、山脈,均體會了扎根於當地的環保意識,除了文保工作的經驗值得澳門借鑑外,青海當地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的方式亦值得反思,總括而言是次「千人計劃—青海文化遺產保育考察」收獲豐富,深化了考察團對青海的歷史文化,以及文保工作重要性的認知,亦為推進澳門永續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思路,不少成員更表示期待本會其他活動,希望藉此為本澳的文保工作出一份力。



















與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博物館及青海省青聯代表交流會談

1530769746704493.jpg

參觀熱貢藝術博物館

1530769746817598.jpg

茶卡鹽湖大合照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