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籲居民投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列全民參與讓澳門再現輝煌


中國將於二○○三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多個項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請,澳門歷史建築是其中的申請項目之一。今年七月廿三日,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正式啟 動,這是將夢想轉為行動、令澳門全體居民再次感受到使命感的時刻。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申報過程中,澳門每一位居民應該扮演甚麼角色?政府部門間、政府部門與民間社團應如何加強合作,有效地推動申報工作進程?成為濠江論壇的熱點話題之一。

                世界文化遺產───嚴謹考核繁雜審批程序世界文化遺產,是聯合國為了保護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而專設的一個評審項目,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遵照該公約的規定,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有三個:一、文化或自然遺產在世界上所具有的獨特價值;二、當地政府和廣大居民保護該遺產的積極性;三、該遺產相關環境的協調及對不協調狀況的整治及克服程度。三個要求環環相連,是籌備申報時所必須考慮的三大要素。

                我國目前擁有廿七項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北京作為一個擁有三千年悠久歷史、具代表性名勝古蹟眾多的古都,也只申請到五項,可想而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難度之高,尤其在一個全球各國均努力爭取的殊榮此大前提下,面臨的困難顯而易見。

                澳門───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獨特的文物價值澳門,聚攝了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縮影,自十六世紀中葉開埠以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曾一度成為了像威尼斯一樣世界上最富庶的貿易港口。四百多年來,澳門得天獨厚,沒有經歷重大的戰爭和動亂,形成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世外桃源”和人類文化的寶庫。

                澳門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中國人在澳門迎接了以利瑪竇(MatteoRicci)為代表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使者,他們叩開了中國的大門,經澳門將西 方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產物:天文學、幾何學、數學、建築學、照相術、鐘錶、管風琴、油畫、望遠鏡、輪船、火炮、葡漢詞典和英漢詞典等引進中國,加快了中國現代化的步伐。

                同時,中國通過澳門向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傳播了東方文明,中國的哲學、文學經典翻譯後傳到西方。葡國、英國的商船從澳門滿載著精美的中國絲綢、瓷器和聞名的中國茶葉回到歐洲,“澳門至里斯本”、“澳門至日本”和“澳門至馬尼拉至墨西哥”等航線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在十六、十七和十八世紀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澳門擔當了重要的角色,推動了第一次全球化的貿易高潮,大量白銀從澳門流入中國,創造了“白銀時代”的奇蹟。

                澳門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政治家和藝術家們維新變法、民主革命和藝術創作的基地之一。憂國憂民的中國知識分子傑出代表人物:林則徐、魏源、鄭觀應、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高劍父等曾在澳門工作、學習、考察、尋找真理,從事革命活動、教育事業和藝術創作,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許多可歌可泣的史料、遺蹟。錢納利、博爾傑畫筆下的澳門、向我們展示了澳門昔日真實而美麗的容貌。

                建築文物是十六世紀以來澳門作為國際貿易港口和中西文化交匯點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也是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更是世界上多元文化和宗教和平共處理念的生動範例。

                澳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步名單為十六個,它們可以說是澳門舊城區的心臟地帶,具代表性的澳門歷史文物群。其中媽閣廟、老楞佐堂、聖若瑟修院、市政廳、大三巴教堂、聖保祿學院和大炮臺等建築文物,構成了《澳門遠島》畫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幅中國版畫的精品創作於清嘉慶廿三年(即一八一八年)。

                澳門,一個令人撫今追昔的城市,除古蹟文物之外,整體的環境氛圍,濃厚的南歐色彩,形成了澳門獨樹一幟的風格─這也正是她的個性,有個性才能持久,她正日益散發出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對外宣傳的招牌實踐證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迅速上升,能為該國帶來無形資產,旅遊業也能飛速發展,從而促動經濟繁榮。同時,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有成員國的共同保護和集體援助。

                特區政府致力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於四百多年東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歷史資源尤為重視,也意識到這是周邊地區都比不上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發展本澳文化娛樂等產業的基石,是發展旅遊促進經濟繁榮的資本。如果以世界文化遺產作招牌,澳門的文物就可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對外宣傳推廣澳門不僅只是“東方蒙地卡羅”,更有了一個鏗鏘有力的口號─世界文化遺產。

                培養全澳居民充當“文化大使”的意識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把澳門重要的建築文物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澳門居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

                不容置疑,文化的涵蓋面很廣:上至政策的制訂,下至家政內務、教育水平、倫理道德、風土民情,無不折射出文化的影子。也曾有人這樣定義文化,就廣義而言,舉凡與人有關的一切都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人的一切行為都屬於文化的範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澳門居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言行舉止間,無形地扮演著“文化大使”的角色。當澳門居民外出,自然就成為了澳門文化的“代言人”。因為通過與外地旅客的接觸及交流,同時將澳門推介出去;當外地旅客來澳,若澳門人以熱情友好的態度,親切真誠的微笑接待他們,定會給遊客留下一個充滿希望、友誼、上進的城市形象。當然,每名居民應對澳門現有的文物,簡單的歷史背景及掌故有所了解,這不僅能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還可以更好地對外推廣澳門,真正地肩負起充當“文化大使”的重任,為澳門─我們共同的家園,盡自己一分力,一片愛,造福下一代。

                圍繞這一主題,政府將向居民宣傳“友善親切”待客之道其潛在的重要性;並從多方面著手推出《全澳文化遺產推廣計劃》,其中包括:“文物大使”計劃、“澳門文物建築展”全澳中學巡迴Show、與澳門社團合作向居民推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澳門將帶來的效益、邀請著名專家學者來澳舉辦國際研討會等,旨在使 得社會各階層人士,增強對是次申報活動的認識,掀起一般全民總動員,推動澳門居民滿腔熱情地投身於宣傳推廣“澳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之中。

                政府積極加強對外聯繫全力配合各項計劃特區政府加強了對文物保護的力度,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落實“基本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依法保護名勝、古蹟和其它歷史文物,並保護文物所有者的合法權益”,澳門特區政府文物保護工作獲得了海內外遊客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日前,《澳門“都會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已發行,這對於澳門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是對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實際支持和重要的理論基礎。這本論文集有廿八篇論文,是世界上卅七位著名專家學者智慧的結晶、合作的成果,其中有許多對澳門歷史文化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鑑於二○○二年一月至二○○三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將來澳評估考察,前期的準備工作及最後的衝刺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諸如關於豎立介紹建築物的中、英、葡說明標誌,細緻周詳地撰寫申請書的中、英文本等。政府現已擬定一系列的專業人員培訓計劃,將派員出席由教科文組織主辦的會議,藉機宣傳推廣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信息,出訪教科文總部力爭更多的支持。

結語

                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籌備申報工作,得到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國家文物局的支持和幫助。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也擬定於八月底訪澳,充分說明祖國對於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力支持。

                政府擬定於二○○二年首季,組成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發揮每一位澳門居民的積極性,使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民參與的保護推廣澳門文物的活動。

                我們相信,有中央政府、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的支持及協助,在各方的關心、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廣大居民的熱心參與下,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各方面條件將日臻成熟,二○○三年澳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有希望。“讓澳門的建築文物再現輝煌,走向世界”───這是我們共同的希冀。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

 



標籤: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