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3 澳門宜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澳門日報| 2008-08-13


澳門科技大學李嘉曾

每年六、七月間,總是澳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高潮季節,因為六月十四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七月十五日則是澳門申??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紀念日。其間,上自政府職能部門,下至有關學術團體和專家學者,包括熱心的普通民眾,都會積極組織、踴躍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和開發、利用奔走呼號,盡職盡責。

澳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如何爭取新的突破、邁上新的臺階?筆者認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失為明智的舉措。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今年四月廿二日簽署第五百二十四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宣告《歷史文化名城名嫃名村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二○○八年七月一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事業的一件大事,必將對廣袤中華大地在漫長歲月中形成的、富有深厚歷史積澱的城市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對各民族、各地區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澳門也將從中受益。


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城市(包括有條件的鎮、村)是人口相對集中的居住地,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社會活動的主要舞臺。城市等集中居民地的形成是歷史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水平逐漸提升的重要標誌。古希臘文明,就是一百多個城邦的興起為其揭開序幕的。歷史學家和文物保護專家一貫重視具有歷史文化價的居民點。一九八二年,根據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以及古建築和文物專家鄭孝燮、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等三位名專家的倡議,國務院確定並公佈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南京、杭州、洛陽、西安等二十四座城市有幸入列。後又在一九八六年、一九九四年分別公佈第二批、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三批共計一百一十座(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審批遂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一件大事,《條例》的頒佈施行更使這一活動納入了科學化與法制化的軌道。


審視澳門條件具備

《條例》規定了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的四個條件:“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以及“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建設上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築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假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還要具備一個附加條件:“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內還應當有兩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用這些標準來審視,不難發現澳門完全具備上述條件。

澳門的土地上保存著相當豐富的歷史文物,著有從新石器時期開始、歷經秦漢宋元的石器、陶器、錢幣等出土文物,又有明、清以來,西方勢力進入以後在建築、宗教、藝術、民俗等領域形成的歷史遺留成果。體現東方與西方文化特色的澳門歷史建築尤其成群成片,蔚為大觀。澳門的許多歷史街區,特別是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歷史街區,集中反映傳統格局與歷史風貌。


申報成功意義深遠

在一五三五年澳門開埠以來將近五百年的歷史中,葡萄牙人首次在中國領土居留,東方海上貿易中心的形成,遠東第一所神學院的建立和西方傳教士大批進入中國,我國第一座西式教堂、第一家西式醫院的建立,第一份英文報紙的出版,中美望廈條約的簽訂,先行者孫中山最初的革命活動等政治、經濟、文化重要歷史事件,無不同澳門密切相關。澳門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

申報並獲得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絕不僅僅是爭得榮耀的“面子工程”,還包含著歷史的公正評價、現實的神聖職責和未來的發展機遇等深刻內涵。

環顧已獲批準的一百一十餘座歷史文化名城,無一不是在中國歷史上積澱深厚、舉足輕重的集中居民點。由於歷史文化名城已經遍佈全國各地,覆蓋了包括西藏、新疆、內蒙、黑龍江等少數民族和邊遠地區在內的國土,因此是否進入名城之列已可視為一種客觀的社會評價。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與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類似條件,理應躋身其中而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編制規劃嚴格監督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獲準成為歷史文化名城之日,也就是其承擔更重大的歷史責任之時。《條例》明確指出,歷史文化名城公佈以後,要組織編制保護規劃,要採取多種保護措施,還規定了相關的法律責任。換言之,申報成功更是新的起點,將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開展更多的工作,澳門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當然,獲準成為歷史文化名城也會給澳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條例》鄭重宣告“國家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給與必要的資金支援”,還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名城(鎮、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從澳門的特殊地位來考慮,前一項或許並不重要,後一項則事關重大,將對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南京曾於二○○四年發起創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論壇”,邀請了十多座國際名城參加,但當時澳門卻不在此列。如能入選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澳門一定能在國際舞臺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政府牽頭當仁不讓

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一件大事,必須由特區政府出面牽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首先,澳門申請歷史文化名城之事並非順理成章,尚需盡力爭取,由政府出面比較名正言順。因為《條例》中沒有明確規定特別行政區的適用條件,但也沒有否定特別行政區的申請資格。因此,政策上很有迴旋餘地。事在人為,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下申遺的,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即被稱為中國的第卅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且是中國二○○五年的唯一入選項目。以此類推,澳門不應該被排除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範疇。

其次,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與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發展規劃不謀而合。澳門特區政府一貫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卓有成效。近期著手制訂《文化遺產保護法》,由特區政府文化遺產保護法例草擬小組擬就的諮詢文本已經廣為徵求各界意見,正在修改完善,有待正式立法實施。有關資料提出了澳門創建“世界文化名城”的概念,由於目前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尚未開展評選“世界文化名城”的相關活動,澳門的這一提法具有開創性。倘能以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作為起點,相信會有助於宏偉目標的最終實現。


專家學者責任重大

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不是一般的行政性事務,還具有較豐富的學術內容。因此,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肩負重大的責任。

為了準備高品質的申報材料,有必要對澳門已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再次系統的整理與概括。歷史文化名城將涵蓋澳門全境,其範圍遠遠超過歷史街區,因此將有大量工作,包括許多技術性的工作要做,有關領域的專家義不容辭。

為了正確認識澳門歷史文化資源的珍貴價和現實意義,應當認的總結與提煉,力求達到理性認識的水平。專家學者們在開展科學研究、發現新的資料、形成新的學術觀點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為了幫助民眾了解實情、提高認識水平,也為了動員更多的人達成共識,都來關心這一有意義的事業,專家學者們還肩負著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的責任。他們除了自己成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宣傳倡導者以外,還應當成為民的老師和帶頭人。


廣大民眾同心協力

最近幾年,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澳門歷史學會、澳門建築師協會、澳門景觀文化學會等團體一直致力於澳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連年舉辦《澳門文化遺產論壇》,發出加強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倡議和呼籲,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為了早日申報並獲準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僅有政府和專家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廣大民眾的理解與積極參與是事情成敗的關鍵。

二○○八年“中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被確定為:“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這一口號恰當地反映了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與廣大民眾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文化遺產是歷史遺留給整個中華民族的珍貴財富,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事業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人翁。沒有全體人民的責任感和積極性,這一事業就不可能成功。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澳門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吾土吾深厚感情

廣大澳門居民對於澳門及其歷史文化遺產一向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具備進一步了解情況並為妥善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盡心盡力的迫切願望。早前,筆者參加了澳門文物大使協會舉辦的“聽舊城說”歷史文化遺產參觀活動。活動開始不久就下雨了,但朝氣蓬勃的“文物大使”堅持熱心地帶領大家穿越在曲摺幽深的街巷,瞻仰著古樸典雅的代表性建築,還聲情並茂地講述歷史城區的古老傳說。活動參加者同樣興致勃勃,既有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也有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位年輕的媽媽還帶只有四歲的小女兒,跟著大家一同領略深沉的歷史情感。事實表明,有了廣大居民的積極參與,澳門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澳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宏偉事業,是一定能夠成功的。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