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6 本會意見書


2010-08-26

就中央政府批覆澳門填海造地約350公頃,土地工務運輸局開展為期二個月的“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聽取市民及各大社團的意見及建議。作為關注文化領域發展的團體-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為非牟利青年團體,以“加強青年文化遺產教育,推動青年參與文化政策,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宗旨,故此,本會希望就新城填海區有關文化範疇方面提出意見,望政府與民共同建設美好新城。


首先,建議新填海區必須遵守高度限制,以保障文化遺產的景觀不被阻擋。當局在批準興建新樓宇時,應以保護世界遺產作為大前題,慎重考慮其建築高度,避免日後新建築物會影響世界遺產周邊的景觀。由於樓宇高度會對景觀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性,如會阻擋市民或遊客觀賞風景時的部分景觀,所以樓宇高度限制在未來新填海區規劃的過程中具有必要性。同時,對於填海區的空間規劃,亦需考慮未來建設的建築物外觀或體積會否對世界遺產景觀構成影響或不協調性,建議對建築物作視覺景觀上的評估,並對新建築物的外觀或高度等方面作一些指引,配合總體性規劃,預留觀賞空間供市民欣賞世界遺產景觀,以免澳門歷史城區的景觀遭受破壞,以配合澳門城市的整體規劃。


其次,針對舊區重整問題,尤其是歷史城區的重新整理及規劃,新填海區提供了調動的空間。由於舊城區內有不少土地擁有權屬私人所有,如政府希望保留部分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應主動與產權人協調,透過土地互換方式,重新掌握歷史城區內的主要土地使用權;同時,可考慮調動部分舊城區居住的市民遷往新填海區居住,緩和人口分佈集中等問題,解決舊區重整面對的人口調遷的方法,亦能充分發揮建設新填海區的作用。此外,對於居住人口搬遷等方案,特區政府將有條件對歷史城區作出全面的重新規劃,從而梳理現時歷史城區各景點之間的連接問題,改善各項基礎及配套設施,並整合旅遊資源,優化整個歷史城區的佈局,使澳門歷史城區得到重新的發展空間。


第三,新城區發展不能簡單地以突破空間思維,通過完善硬件來滿足居民生活和產業多元發展為目的,還必須顧及突破時間的思維,考慮新城舊區的系統整合,在新城區展現和延續澳門獨特歷史文化氣息,形成互相輝映的建築風格,而不單只追求現代化、都市化的建築佈局。同時,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亦離不開環保的概念,新城區的設計上除了可配合舊區的重整規劃外,亦可以多運用環保的概念,以及選材方面以環保物料為主,建造一個低碳的綠色家園。


最後,建議增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平臺及場地空間。為配合2010年施政報告的實施,計劃推動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由於現時澳門區域的空間有限,導致多元產業發展亦受到局限,有見及此,當局可在新城區內預留部分空間發展多元產業,建設協助文化創意產業的場地,如展覽館、表演場地或藝術廣場等,為創意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空間及平臺,對澳門產業多元化起鼓勵及支持的作用。


總括而言,有關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本會希望當局能重視文化範疇方面的建設,對新建樓宇高度及外觀設計作出一定的指引或限制,保障世遺景觀不被影響。同時,協調新城舊區間的系統整合,形式新舊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歷史文化氣息,而新城區的發展正好為舊區重整及規劃帶來契機,藉此提供雙向調動的空間。亦需要配合未來施政方針,為多元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空間及平臺,建立不同的表演或展覽場地等,共同建設美好新城。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