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工作介紹


大使培訓

千禧過後的第一年,當時剛成立不久的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開展了一項向青少年推廣澳門文化遺產的項目——文物大使培訓計劃,藉此作為申遺的前期準備工作。令人意外的是,計劃於2002年完結以後,一眾參加者自發地將當中對文化遺產保育工作的熱誠傳承下去,2004年8月,文物大使協會由是成立,一眾抱負與遠見兼備的青年文物愛好者們,更成為日後文物大使協會的鼻祖與柱石。從2007年協會開展第二屆大使培訓計劃起,一代又一代的文物大使湧浪相接,青出於藍,以各自擅長的方式,為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貢獻自己有限但必不可少的力量。2021年,文物大使培圳計劃來到第十四屆,接受培訓的文物大使累計將近五百人,為澳門社會育成眾多愛護文物的公民,他們當下不一定參與著相關的義務工作,但跨越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文物大使,卻從社會不同的角落中,向身邊的人宣揚著保護文物的理念。

作為協會的核心項目,“文物大使培訓計劃”透過一連串的理論課程、導賞實踐和參觀交流等活動,增加青少年對澳門歷史的認識及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發展出一套成熟而有效的模式,而且借鑑者眾,參考大使培訓的經驗而衍生的同類型項目已非鮮見,並且遍及本地及境外。


教育培養

協會歷年來亦有各種針對社會各階層舉辦之教學活動,其中最著名的為“文物先鋒”和“歷史性城鎮景觀”培訓。“文物先鋒”是一個專門面向十八歲以下青少年的文物推廣活動,由理論學習、實地考察及為時兩天的生活營所共同組成,以更輕鬆之課程培育文物保育青少年。
“歷史性城鎮景觀”適合進階之城市規劃工作者培訓邀請資深的導師授課,主題包括文化遺產保護法、城市規劃法、文化疊圖地理信息系統學習、城市景觀和規劃討論及實地考察、歷史性城鎮景觀工作坊,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實習展示,內容專業而豐富,理論和實踐並重,切合澳門本地情況,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和大數據,讓學員容易學以致用。


探索世遺

導賞活動是文物大使協會骨幹項目,當中“文物之旅”及“夜遊世遺”是文物大使協會之品牌活動。“文物之旅”按照協會建議或參加者要求的路線,為參加者提供優質的文物導賞服務,有時提供獨特的導賞路線包括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海盜戰爭和興旺的造船業等歷史故事。
不少世遺景點白天人潮洶湧,加上天氣燠熱,時常令人無法靜心細賞世遺之美,“夜遊世遺”因此應運而生,今天已成為了澳門廣為人知、令人期待的大型文化導賞活動。協會導賞活動廣受市民歡迎,亦有外地訪客參與,服務範圍上至需要輔具的年長人士、下至年僅幾歲的幼童,總計的參加人次達至數千。

藝術多元

文物大使協會由一眾來自不同領域,但同樣愛好文物的志願者組成,多元的背景造就了協會在文物保育工作上的無限想像。始於2012年的大型歌舞式導賞活動“遺城詩路”便把藝術元素結合於導賞活動之中,是一個糅合了文學、文物導賞、表演藝術等元素在內的綜合性大型活動,以當代藝術為媒介,向參加者傳達文物知識,因此更可歸類為一種漫遊式劇場。
自2012年的“遺城詩路.聽舊城說”外,2013年、2015年及2017年亦分別開展了“舊憶新願”、“飲水詩緣”、“遊園鏡夢”等不同主題的活動,均贏得了優良的口碑及廣泛的媒體報導。“遺城詩路”將藝術和文物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前者是人為演繹,後者是初心基礎,平衡兩者在演出中的話語權,不讓其中一方的鋒芒蓋過另外一方的光華,是創作過程中的關鍵。
第五屆遺城絲路亦進行中,並以“看不見的海岸線”為主題,結合多個社區導賞項目,成為大形之跨年度項目。


文化產業

澳門擁有華麗精雅的西式建築和情懷宛在的中式樓閣,加上至今尚存、中葡兼容的獨特文化氛圍,這都是激發本地藝術創作者的靈感巧思的良好土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澳門文創產業遍地開花,協會亦同時開設商戶“M軸空間”,M軸空間除了代售澳門文創商品外,亦販售自家開發、生產的文創產品,並通過與協會各式比賽聯動,為澳門文創工作者提供創作平台。
除文創產品外,文化遺產及其相關領域的出版物,亦是協會的核心工作之一,目的是傳播文化遺產知識、深化澳門文化遺產領域的研究,同時推動澳門文化產業向前發展。除了出版團隊成員自行編纂的書籍外,亦面向當前的學術界,徵求文化遺產研究領域中優秀的碩、博士論文,協助其編輯成書,付梓出版。


外訪研習

文物大使協會每年都會派員前往海外,參加諸如“太平洋海岸亞洲研究學會研討會”、“Youth i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等,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遺產學術論壇,歷年來足跡已遍佈美國、意大利、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日本等多個地方,交流學習各地因地制宜的文保做法,激發了協會成員對非遺保育的想像,為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注入新活力。透過這些學術交流平台,協會成員不但大大擴闊了國際視野,更從中結識了不少優秀的專家學者,並與當地機構建立長期性的合作關係,同時協會不時邀請外地機構來澳開講,在文物保育的領域上互換角度,連動世界與澳門。
文物大使協會是一個以青年為主的文物保育組織,同時將青年工作與文保工作結合,讓年輕一代去承傳、發揚文化遺產,是當前世界各地文保工作的潮流趨勢,與各地文保組織的深厚情誼,是協會對外交流工作的里程碑,並透過交流工作,將澳門世遺的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


聯盟合作

與其他地方的文保機構建立長期性的合作關係,能深化各地成效,因此協會與杭州西湖文化特使、蘭州文化行者、馬來西亞檳城文化及藝術教育組織等多個海內外的文保組織組成聯盟,簽訂了多項合作發展協議,構建澳門青年文保工作者與這些地區的定期交流的平台,本澳青年通過向各地的文保團體吸收更多新知識,為本澳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藉由聯盟之間互相幫助及共同宣傳,並共同推進各方的品牌,彰顯青年人在各地文化遺產的保育事業上發揮着傳承、推廣的跨地域意義。協會亦於2017及2019年分別舉辦了“文化遺產教育青年論壇及工作坊”,邀請聯盟組織到澳門加強認識及充分交流,同時開放市民參與,各地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發分享自身地區在發展文化遺產青年教育所遇到的困境,為青少年文化遺產保育團體與社會文化遺產保育帶來新的建議及思考方向。


文物探知

為了向公眾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同時深化澳門在文保領域上的研究,協會每年均會舉辦文化遺產系列講座及各式文遺培圳工作坊,邀請各地文保專家分享文遺知識和經驗。
文化遺產系列講座每年邀請海內外專家,介紹當前國際上文保工作的發展現況,亦以個案形式分享各地的成功經驗,供澳門從中借鏡,取長補短。講座歷年來已邀請過中國內地、葡萄牙、南韓、馬來西亞、美國等不同地區的學者來澳與談,每次的活動均是靈思激蕩、發人深省,正是這個活動使新的想法得以源源不絕地注入,令澳門的文保工作可以與時並進,時刻保持活力。
 協會近年持續舉行各類文遺及非遺“深度培圳工作坊”,內容多元有趣,過去活動就曾經涵蓋土生葡人烹調技藝、神誕搭棚工藝、中式傳統糉子、炮竹製作工藝、造船業歷史等,持續增廣普羅大眾在文化遺產領域中的學識見聞。


活力展現

二十年間,文物大使協會大力推動普羅大眾認識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籌辦許多不同類型的比賽活動,包括徵文比賽、親子繪畫比賽、填色比賽、吉祥物設計比賽、手信設計比賽、攝影比賽、短片製作比賽、定向比賽、問答比賽、標語創作比賽等。這些活動在今天看來可能不無顯淺,但在十多年前風氣未開之際,這些淺白易懂,藉著比賽活動來推廣世遺的方法,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門外的公眾初識世遺。除了各式比賽,協會亦參與澳門各式大小文保相關活動,如文化局每年舉辦的《文化遺產保護法》推廣嘉年華之中,協會亦參與其中的導賞及攤位遊戲,加強與社會及市民的互動。
隨著時代發展,青年的想法、興趣及接收資訊的方式亦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以歷史文化結合定向比賽的“小城市大發現”應運而生。這項活動面向十六至二十五歲青年,藉著別樹一格的模式打破刻板、傳統的學習框架,令青年透過刺激的定向遊戲加深他們對澳門的認識,同時強化他們與在地社區的聯繫,並從中學習尊重及包容多元文化。

關心社會

培育青年議政人才,鼓勵青年成為文化政策的研究者、回應者及評論者是協會重要使命之一。每當出現文化遺產相關公共政策的議題,協會會組織研討團隊就相關議題提出意見,一方面將青年的聲音帶到文物保護的領域之中,另一方面實現了文保使命的世代傳承,令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得以在源源不絕的青年活力中受到良好保護,使之永續發展。
於2017年,本澳曾被強颱風“天鴿”吹襲,海水混和雨水滾滾湧進內港一帶尤其低窪地區,小城變澤國。短短數小時內,整個澳門滿目瘡痍。正當衆人聚焦於支援有困難人士、清潔街區之際,文物大使協會同人不忘本份,關注風災中首當其衝的低窪地區廟宇安危,號召成員到臨海的澳門及離島廟宇查看水浸情況。並組成文物志工隊前往受損嚴重的石敢當行台及路環四廟、荔枝碗村,協助執事人員善後。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