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風景


  走過南灣舊法院,看到一個有關澳門資深寫作人的展覽,想起數月前隨鄧景濱敎授在盧九花園與媽閣廟,從文學的視角解讀文化遺產的另一片風景。

  盧九花園是港澳地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韻的歷史名園,九十年代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園址原為龍田村農田菜地,一八七〇年被華人富商盧華紹(盧九)購入,由其長子盧廉若聘請香山人劉吉六設計,按蘇州名園風格構築。

  一九一二年五月孫中山應園主邀請下榻於園中春草堂,接見澳門中葡知名人士和革命人士。花園後來荒廢,七十年代初由政府復修開放予公衆,並被評為本地的文化遺產,是一顆藏於現代石屎森林的中國傳統文化名珠。

  花園的歷史及建築特色都常被介紹,而其文學內涵卻一直被忽略,文化局與文物大使協會合辦活動,讓參與者從被遺忘的角度,深層了解遺產的內涵。

  鄧敎授首先簡述了花園的歷史,然後來到入口附近的“月洞門”,以其上的匾額開始引領步入文學世界,關於門上方的四字,有云“海鏡山屛”,亦曰“屛山鏡海”,似各具道理,敎授同意後者的說法,簡單的四個字概括了澳門的山水特色:東西望洋二山與寧靜平和的海面。除此,亦解說了選字的平仄運用。門上簡淺的四個字,原來可在文學上隱藏很深的涵意,這個“入門”的確是很好的安排。

  一行人沿塘畔羊腸小徑,來到“八壽亭”,敎授對著亭子的對聯又開始了導讀,先是出自汪宗衍的“點綴更添盧苑勝 朅來如接屈公吟”,從篆書的字形構造,敎授解釋了一些文字的古意;曹樹銘撰、雲水僧書的“出污泥而不染,亭亭淨直;干雲霄以無塵,習習清泠”,這對即景聯借北宋周敦頣“愛蓮說”的意境,道出亭前塘荷的碧清,敎授亦順帶分辨了兩點的“冰”部與三點“水”部文字的不同含意。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