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6 澳門世遺不收門票 未從經濟角度考慮申報遺產


廣州日報| 2010-12-16

文、圖/本報記者何濤(署名除外)

耗資上千萬元將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為世界遺產但戴上世遺桂冠的各景點一律對遊客免費開放澳門文化局官員稱申遺的目的是要給老百姓帶來好處

在我國所有申辦世遺的城市中,澳門可謂別具一格。澳門將位於老城區最核心區域的25幢建築和8處廣場空間打包申遺,等於是自己將老城區拆遷改造的手腳捆綁了起來。申辦成功後,30多處世遺景點一律對遊客免費開放,政府不收取任何門票,這看起來又像是一門虧本生意。澳門以這種獨有的方式詮釋著對申遺的理解。

澳門如何看待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澳門又如何計算申遺這本經濟賬?世遺申辦成功後給澳門帶來了哪些變化?申辦成功後的5年,澳門帶來了其充滿智慧的答案。

坐在有100多年歷史的盧家大屋裏,來自江蘇泰州的泥塑大師王洪祥專心地捏著泥人“孫悟空”。在古建築裏進行的這場表演,吸引著不少遊客好奇地圍觀。這是澳門推廣世界遺產的一種嘗試。

盧家大屋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遺產之一,又稱金玉堂,正好于位新馬路旁,與熙熙攘攘的商業街毗連。這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建成,是澳門極具價值的中式建築物,外觀和結構類似廣州的西關大屋。

盧華紹早年經商,後涉足銀行業與博彩業,並成為澳門第一代賭王。隨著第一代賭王家族沉淪,盧家大屋日漸式微,幾十年前,這間大屋裏還住著許多人。直到作為文物獲得保護,才重新煥發生機。

在誕生100多年後,這座建築成為了澳門的象徵之一,成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世遺熱潮席捲澳門

澳門有近2000個社團,其中約有10個是屬於文物保護的社團。文物大使協會裏全職的工作人員只有一人,兼職人員有8到10人,絕大部分會員都是義務工作,不拿薪水。

澳門成功申遺5年來,另一個顯著變化是澳門人的文化認同感更高了。

世遺申辦成功後,一股世遺熱迅速襲卷了整個澳門。在澳門申遺成功兩個月後,澳門旅遊學院即開設了四年制的“文化遺產管理”學士學位課程,這是至今唯一一家開設這類本科專業的高等教育機構,專門為澳門培養歷史城區綜合管理、保護和利用的人才。

2006年起,澳門民政總署與澳門歷史教育學會聯合舉辦“博物館學生研究員培訓計畫”,先後培訓了120名青少年參與本地博物館的研究活動,並選出優秀學員到民政總署大樓、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等文物建築擔任解說員。

2007年,澳門基金會連同澳門旅遊學院、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及全澳各中小學校,推出“澳門歷史城區校園推廣計畫”,向全澳近10萬名中小學師生宣傳推廣澳門的文化遺產。


在大三巴前,譚志廣帶著記者參觀這一澳門的地標建築。譚志廣是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同時是一名在職的研究生。一批年輕人開始致力於澳門世界遺產的保護與推廣成為了澳門申遺期間出現的一個新變化。

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開始推出澳門文物大使培訓計畫。2002年7月份,澳門首批58名青少年文物大使誕生,譚志廣是其中一員。目前,文物大使的培訓計畫已舉辦三期,總產生了138名文物大使。要想成為一名文物大使,須經過3個月的培訓,還要參加實習和考試,考試通過後才能獲得專門的證書。


譚志廣說,2004成立的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是澳門眾多的社團組織之一。澳門有近2000個社團,其中約有10個是屬於文物保護的社團。文物大使協會裏全職的工作人員只有志豪一人,兼職人員有8到10人,絕大部分會員都是義務工作,不拿薪水。

譚志廣說,文物大使協會的主要工作包括3大方面:推廣文化遺產的教育活動,搞一些文化活動,每兩年辦一次文物大使的培訓。“協會今年可以拿到三四十萬元的經費,70%來自政府資助,30%來自社會贊助,包括商業機構的贊助。”

文物大使成為澳門年青人中宣傳世遺、保護世遺的中堅力量。


“澳門成功申遺5年來,另一個顯著變化是澳門人的文化認???感更高了。”譚志廣說。

以前澳門的鄉土教育裏,很少有澳門本地歷史的教育。“以前小學歷史課本裏沒有澳門歷史的章節,只是個別學校有自己的講義。”但隨著澳門歷史城區被不斷推廣,澳門本土歷史得到再認識,澳門歷史教育也得到重視。“現在立法已經徵求意見,一定要有澳門歷史的教育”。

還有一種變化讓譚志廣感覺明顯,“大家對於歷史建築的認同感提高了。如果的文物旁邊建新大樓,他們會反對。他們會關注文物附近的情況。”


保護世遺人人參與

2006年,位於東望洋山東岸山腳下的一塊工地準備建造一幢高達135米高的建築。公眾得知了這一消息後,組成了“護塔聯線”,反對政府批準在該處興建高樓。直至今日,望洋山東岸山腳下的這塊工地依然空置。

澳門將位於老城區最核心區域的20多幢建築和數個廣場打包申遺,幾乎涉及到半個澳門。這等於是自己將老城區拆遷改造的手腳捆綁了起來,保護世界遺產與城市發展的矛盾也凸現出來。

2006年,位於東望洋山東岸山腳下的一塊工地開始了施工,這裏準備建造一幢高達135米高的建築。2007年初,公眾得知了這一消息,人們擔心即將興建的高樓會遮蔽東望洋燈塔部分海岸景觀。隨後,民間人士組成了“護塔聯線”,反對政府批準在該處興建高樓。事件後來演變成一場公民抗爭運動。

“居民反對很大,剛開始政府並沒有叫停建造,因為政府說這是法律說可以建的。後來,市民投訴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起世界遺產委員會和特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譚志廣說。

直至今日,望洋山東岸山腳下的這塊工地依然空置著。

事件發生後,引發了澳門各界展廣泛的討論,在遺產周圍設立“緩衝區”以增加遺產的保護層成為業界的共識。

對於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面臨衝突的問題,譚志廣表示,澳門地少人多需要建高樓,但申報世界遺產後,半個澳門不能建新的建築。限制了老城區的發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澳門的發展不能只放開老城區,可以利用澳門的填海區好好發展其他產業。應該將保護放在第一位,不能以破壞文物來求發展。其實只要把發展的思路改變了,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不矛盾,反而是經濟發展一個很好的途徑。


澳門不靠世遺賺錢

內地一些地方申遺的經濟目的太明顯,不能說我們沒有,只是他們太明顯了。

與內地不少景點申遺成功之後門票就提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澳門所有的世遺景點一律對外免費開放。譚志廣表示,澳門可以通過博彩業賺錢,所以不用靠世遺景點賺錢。澳門幾乎所有的世界遺產都不收錢。“我們用公費維護世界遺產,希望通過它來教育市民,也通過它讓外來的遊客瞭解澳門。”

譚志廣說,內地一些地方申遺的經濟目的太明顯,不能說我們沒有,只是他們太明顯了。應該遵循一個發展思路,通過個世界遺產來發展其他有效的產業,來支撐文化遺產的保護,最後實現文化遺產不收費,讓居民免費享受。門票是一個基本收入,但不能沒有產業的發展計畫,包括旅遊、特色文化服務等產業。


產權分散造成管理難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世界遺產,澳門政府還對一些歷史建築採取了收購產權的方式,並且規定受保護的建築,要是業主賣出的話,政府有優先購買權。

由於涉及到眾多建築,產權分散也帶來了管理上的難題。2007年10月29日,媽閣廟發生管理權糾紛並公開化,有人在沒有請示政府和通報旅遊業界的情況下突然把廟宇關閉。媽閣廟是澳門最著名的廟宇,也是世界遺產的核心建築之一。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說,由於獨特的產權關係,澳門世界遺產的管理存在不少困難。澳門歷史城區的25幢歷史建築和8個廣場空間,物業權和管理權分散,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和私人實體,為日常的實際管理帶來了困難。從法律和管理現狀來看,澳門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制度,遺產的業權和管理權含混不清,媽閣廟糾紛就是由此而引起的。在業權和管理權問題沒有弄清楚前,媽閣廟糾紛或類似媽閣廟的問題,很難得到妥善的解決,也難以排除日後有其他類似問題出現的可能。

譚志廣表示,媽閣廟產權屬於廟宇值理會,但廟宇值理會與主持產生了衝突。現在鬧到法院,但法院還是沒有判決。目前,有些文化遺產建築由政府直接管理,有些則由民間組織管理,欠缺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督管理機制。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世界遺產,澳門政府還對一些歷史建築採取了收購產權的方式,並且規定受保護的建築,要是業主賣出的話,政府有優先購買權。2001年,特區政府通過換地的方式,拿到鄭家大屋產權進行保護。鄭家大屋是鄭觀應的祖屋,同樣成為了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遊客太多保護困難

目前,澳門政府已經在一些室內景點採取了一些特定的保護措施,包括:限制人流與預約參觀。

當然,遊客持續增多,也是申遺後的一大變化。

據一份公開的統計資料,申遺成功的2005年,澳門入境旅客為1871萬人次;2006年,入境旅客增加到2200萬人次;2007年,入境旅客更達2700萬人次,屢創新高。但旅客數字的大幅增長,也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帶來新問題。

“人多了肯定會對歷史建築保護造成影響,現在大三巴前面的石階都已經很破了。這是一個矛盾。”志豪說。

目前,澳門政府已經在一些室內景點採取了一些特定的保護措施,包括:限制人流與預約參觀。記者在澳門世遺景點之一的盧家大屋看到,門口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把守,人流較多時每隔半小時,允許30人進入參觀。遊客還可提前在網上預約參觀時間,十分方便。

如何更好地保護和管理世界遺產呢?林發欽表示,在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尤其需要強化社會監督。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全面、有效、透明的社會監督體制,將世界遺產的管理、保護和利用置於公開的社會監督制度下。


本報專訪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

澳門申遺直接投入不到1000萬

陳澤成是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5年前,他在南非申遺現場見睹了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的全過程,成為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人。5年來,他一直是關注著澳門世界遺產的推廣、保護的關鍵人物。在古色古香的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辦公大樓裏,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廣州日報:澳門申辦世遺產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陳澤成:澳門進行文物保護工作有很長的歷史。回歸後,我們要執行新的文物政策,怎樣體現出一國兩制的優點,怎麼體現出澳人治澳,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每年政府都會做很多維修的工程。但是在回歸前,對本地居民的宣傳推廣比較薄弱,回歸後,我們覺得有必要加大推廣與教育工作的力度。最主要的目的是,澳門即將產生一個巨大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之下怎樣保護澳門的建築遺產。通過文物保護,建立澳門人的歸屬感和對這個城市的自豪感,我們從來沒有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申報世界遺產。


廣州日報:有人說澳門申遺是虧本買賣,花了錢申遺,但所有的景點都不收門票?

陳澤成:這絕不是虧本買賣,因為我們的投入並不多,直接投入不超過1000萬澳門元。對於歷史城區來說,無論有沒有申遺,每年都有計劃進行維護,這與申遺無關。回歸以後,政府每年投入到文物保護工程的預算是3000萬澳門元到5000萬澳門元之間,這是政府每年預算的一部分。

如果從經濟賬來看,澳門的文化遺產是澳門獨特的旅遊資源,這些遺產是居民生活的組成部分。申遺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可以維護澳門的旅遊資源。

另外,我們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對老城區的商業有很大改善,澳門政府也會有稅收方面的回報。

城市發展不一定要建高樓大廈。


廣州日報:保護老城區的古建築,無法修建高樓大廈,會否影響到城市的發展?

陳澤成:我想我們要改變一個概念,保護是發展的一個手段,有價值的東西才值得去保護,應該傳給下一代。歷史城區為什麼要保護,因為這是我們這個城市發展中的一個價值積澱。就像一個人不斷學習、積累,城市發展也是一樣,把好的東西保護下來。

城市的發展不是都要建高樓,城市的發展是為了服務城市裏的大多數人。城市裏的發展要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這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定位。讓我們這個城市有一個更好,更平衡的發展,這也是城市保護。


廣州日報:遊客過多會對建築帶來損壞嗎?

陳澤成:遊客對文物建築會帶來影響。我們在大三巴做過遊客承載量的研究,我們對整個區域進行了一個可行性的規劃,還在旁邊進行第二期的考古發掘。以後我們會把區域擴大來分流,另一方面,也會把大三巴的傳統街道優化、美化,讓遊客分流,擴大遊客參觀範圍。


廣州日報:澳門政府今後會否更多採取收購的方式來保護歷史建築?

陳澤成:在我們的法規裏面,有收購的手段。如果收購的代價是合理的話,在實施中比較順暢,我們會考慮採取這種手法。澳門很多建築屬於私人,採取收購的手段保護下來,是想把它開放給公眾。政府目的是讓公眾可免費享受。

申遺的目的應該是怎樣給當地老百姓帶好處。


廣州日報:澳門有意對於文化遺產保護進行立法?

陳澤成: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後,社會文化司檢討制訂新的文物保護法,草案明年會進入立法會討論,新的草案通過以後,會加強政府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但這部新的法規並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方面的法律。東望洋塔事件還涉及到城市規劃,文物保護法只是針對文物保護,不是憲法。其實,我們做的工作是同步進行,城市規劃的法律也正在編制當中,政府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就要考慮到文物保護。

新的文物保護法與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以前法令是行政法規則,新的是法律,比法規層次更高。另外,現有的法規沒有評定程式,新法有一個清晰的評定程式。日後,對於新的建築進行保護,按照新的程式進行評定,另外,在新草案裏,對整個澳門歷史城區進行整體管理。另外,新的法律還包括非物質、流動的文物遺產保護,還有考古。


廣州日報:對於內地城市申辦世遺熱有什麼建議?

陳澤成:從澳門的經驗出發,,我們建議從宏觀、綜合的角度來看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目的應該是怎樣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好處,怎樣取得最大的社會價值。如果是這個角度來看待申遺,不管是否成功,都會取得很大的社會價值。


歷史

2005年7月15日南非當地時間上午10: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將25個歷史建築和8個廣場前地打包申遺不僅獨具一格,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彰顯了澳門的文化特色。“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聯起20多個歷史建築,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崗頂劇院、民政總署大樓、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和大炮臺等,以及包括同分散建築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數個廣場空間。

這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所涉及的範圍幾乎包括了半個澳門。




回最頂